重生之路-修復紀錄影片
【建築沿革概述】
臺中州廳主棟工程於大正元年(西元1912年)完工,次年完成第一期,其後又歷經四個階段的擴建,至昭和九年(西元1934 年)奠定現行廳舍的規模。
本建築設計採街角型配置,主入口位於轉角,充滿歷史樣式華麗的特色,左右二側如雙翼向後延伸,將官廳的氣勢表露無遺,戰後建築物作為臺中市政府辦公廳使用。民國91年7月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,民國95年11月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。民國108年4月指定為國定古蹟。
(一)沿用清代考棚時期(1895-1912)
日人領臺初期,由於經費有限,故官署多沿用清代之建築。在臺中,則以清代之考棚作為主要行政中樞。清代的科舉制度,各省設有「試院」,作為「鄉試」的場所,錄取者成為「舉人」,而試院中的主要建築,稱之為「考棚」,亦即考生應試的場所。
(二)從臺中廳舍到臺中州廳(1913-1945)
明治44年(西元1911年),日人治臺已歷16 年,有感於沿用清代舊有官舍之不足,除開始興建臺灣總督府(今總統府)外,也計畫在臺北、臺中與臺南同時興建3個一等廳舍,由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負責規劃。由於使用需求與經費問題,臺中州廳並非一次落成,而是陸續增建為現有規模。
修復影片
【臺中州廳期修復重生】臺中市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
修復影片